点我问问题>>
首页学习资料自考资料法学类正文

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2019-05-19 09:20:40   来源:    点击:435

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广义犯罪学较之狭义犯罪学,研究范围增加了
A.犯罪现象
B.犯罪原因
C.犯罪预防
D.犯罪规律
2.对犯罪学属于“正题法则”学科的定位,说明犯罪学研究的是
A.自然科学
B.事物规律
C.行为规范
D.人文科学
3.犯罪学与刑事政策学研究的犯罪概念
A.前者范围更大
B.范围一致
C.后者范围更大
D.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4.定量研究方法的优点是
A.推进理论的抽象化和概括性,促进对现象之间关系的精确分析
B.能够比较深入、比较全面地认识研究对象,有助于探讨事物的本质特征
C.可以用来研究十分复杂的犯罪现象和犯罪问题
D.能够用来研究内在的心理问题和其他社会互动过程
下列属于加罗法洛的“法定犯罪”行为的是
A.杀人
B.强奸
C.盗窃
D.堕胎
6.意大利犯罪学派研究方法的主要特点是
A.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犯罪
B.运用思辨的方法研究犯罪
C.运用普查的方法研究犯罪
D.运用演绎的方法研究犯罪
7.犯罪学在新中国的发展起步于
A.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D.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
8.将犯罪原因归结为人的与生俱来的、源自于人类祖先的、被称为原罪的恶的意志,其
突出表现在
A.古希腊罗马时期的犯罪研究
B.中世纪时期的犯罪研究
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犯罪研究
D.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启蒙思想家的犯罪研究
9.对犯罪统计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官方犯罪统计具有权威性
B.官方犯罪统计避免不了犯罪暗数的存在
C.被害者调査没有瑕疵
D.自我报告的调查对象更适用于青少年犯罪
10.在犯罪学研究的资料收集阶段,关注所选择对象典型性的实地研究方法是
A.个案研究
B.局外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非结构访谈
1.对犯罪行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学之犯罪行为概念内容最为广泛
B.犯罪学之犯罪概念内容范围大于刑法学之犯罪概念内容范围
C.刑法学之犯罪概念内容以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为本质属性
D.除罪化行为仍需要犯罪学予以关注
12.与安乐死、高利贷、赌博等属于同一类型的犯罪是
A.卖淫
B.强迫卖淫
C.贩毒
D.制造毒品
1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彻底禁绝了
A.流氓团伙
B.娼妓制度
C.反革命破坏
D.拐卖人口
14.我国改革开放后犯罪现象呈现出最为显著的规律是
A.犯罪数量起伏较小
B.暴力犯罪持续上升
C.犯罪主体变化较小
D.智能型犯罪持续上升
15.对犯罪数量的描述正确的是
A.犯罪学研究使用的犯罪数量与其概念范围相一致
B.人们一般常用的犯罪数量都是明数加暗数
C.“漏斗效应”的存在导致人们一般采用警方统计的数量作为犯罪数量
D.警方没有隐瞒犯罪数量的动机
16.对于“被害人是指合法权益遭受犯罪行为侵害的承受者”这一表述理解错误的是
A.从承受者的性质而言,承受者可以是国家
B.社会完全可以作为独立的承受者
C.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自然人
D.被害人是犯罪行为的直接或间接承受者
17.从对被害人所从事职业的研究中,可以直接反映出被害人的
A.人口统计学特征
B.心理特征
C.被害后果特征
D.责任特征
8.斯德哥尔摩模式中,被害人可能发展为犯罪人的角色转换属于
A.报复型
B.认同型
C.堕落型
D.暴力循环型
19.被害人在被害后可能遭受来自媒体的纠缠和报道现象属于
A.第一次被害人化
B.第二次被害人化
C.第三次被害人化
D.第四次被害人化
20.犯罪生物学理论起始于
A.身体形态与犯罪的关系研究
B.家族遗传研究
C.人的神经系统研究
D.染色体异常研究
21.对人的监禁性保安处分措施是
A.强制劳作
B.保护观察
C.限制居住
D.更生保护
22.侦查合理性的完整表述是
A.依法定罪,保护实体正义
B.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C.禁止侵犯人权
D.既保护实体正义,又遵守程序正义
23.罪犯矫正人道化原则不包括的内容是
A.刑罚目的
B.刑罚过程
C.罪犯分类
D.罪犯处遇
24.欧美国家监狱罪犯矫正方法中的“宗教矫正”是指
A.为罪犯提供宗教服务
B.为罪犯限定宗教信仰
C.严格限制罪犯信仰宗教
D.强制罪犯必须信仰宗教
25.保护性预防的适用对象主要是指
A.身心残疾人群体
B.女性群体
C.老年人群体
D.青少年群体
26.我国罪犯矫正的指导思想主要表现为
A.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惩罚犯罪人为主
B.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犯罪人为主
C.教育与改造相结合,以教育犯罪人为主
D.教育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犯罪人为主
27.实证学派犯罪预防理论的核心内容是
A.刑罚个别论
B.社会防卫论
C.刑罚替代论
D.社区防卫论
28.与美国相比,日本犯罪预防的成功经验是
A.严格限制境外人员入境
B.严厉打击黑社会组织犯罪
C.严格进行社会面控制
D.严格限制非法拥有枪支
29.美国的“零容忍”犯罪预防政策主要实施在
A.农村
B.城乡结合部
C.流动人口聚集区域
D.大城市
30.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治本手段是
A.打击
B.教育
C.防范
D.管理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二、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31.犯罪测量
32.犯罪明数
33.犯罪社会预防对策
34.情境预防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5.简述研究犯罪学的意义
36.简述贝卡利亚的主要犯罪学思想
37.简述生活方式暴露理论的主要内容
38.简述西方国家对监狱罪犯实施心理矫治的步骤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3分
39(本题11分)试述犯罪人人际关系特征与犯罪行为发生的关系
40.(本题12分)试述保安处分与行政制裁措施的区别
五、材料分析题:15分
女学生阿红(被害者),17岁,就读于南方某市萧山某高中二年级。2016年2月
17日,因琐事与同学阿洁发生吵架。怀恨在心的阿洁于4月12日纠集其他4人,
将阿红骗至其中一人家中,用围巾将阿红勒死并肢解,随后弃尸野外。警方迅速侦
破此案,将阿洁等五名犯罪嫌疑人一一抓获。五人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这起命案
不仅毁了6个孩子的前途,撕裂了6户家庭,同时也再一次引起人们对于青少年犯罪的关注.
根据以上材料,应用犯罪心理学理论,分析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上一篇: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民事诉讼法学试题
下一篇:全国201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国际法试题

2000元助金

致所有为梦想辛苦打拼的人
永远不要用你的现状去判断你的未来
也别让你配不上自己的野心,辜负了曾经的苦难与磨练
走该走的路,做该做的事
只要坚持,就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奇迹,还有个名字叫努力

点击报名